9月3日,天安门城楼配资排名第一,看到六个抗战老兵,很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。
从烽烟弥漫的抗日战场,到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广场,他们,抗战老兵的群体代表,比任何人都有资格接受党和人民的祝福。
展开剩余73%提起老兵,有一句流传已久的名言:“老兵不死配资排名第一,只是逐渐凋零。”
这句话承载了太重的历史与情感。它既是对一个时代的致敬,也是对个体生命的深刻洞察。
老兵“不死”的,是他们所代表的精神、勇气和牺牲,这些已融入民族的集体记忆和血脉传承。抗战老兵“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”的爱国情怀,他们所捍卫的价值和展现的人性光辉,跨越时空,至今仍在激励后人。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“活历史”。他们的亲身经历,比任何教科书都更真实、更有力。当他们的故事被记录、被讲述、被传颂,他们的生命就在叙事中得到了延续。老兵的功勋铭刻于国家的历史长廊中,使之成为民族永恒的集体记忆。
抗战老兵是历史的活化石,每一位的经历都是一部微缩的抗战史。
“我们是让敌人防不胜防的‘夜老虎’”:百岁老人李德富曾是原鲁南铁道大队铁道游击队的一员。他们扒火车、截铁路、炸桥梁,破坏日军运输线。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,他还参与了迫使日军向这支地方游击队缴械投降的“沙沟受降”。
“纵然情况危险,也没有半分退缩”:孟繁德13岁就成为八路军卫生员。在日军频繁“扫荡”下,他抱着药筐穿梭于村庄之间,多次在生死边缘擦肩而过,为伤员送去生的希望。
“号角吹起来,就要向前冲锋!”:刘德山在永城二十里铺的战斗中,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,他打响第一枪并和战友边打边退。他目睹战友牺牲,夜晚又和战友冒死将阵亡战友的遗体送回几十里外的老家。他腿上有7处伤,但他说“硬身板、铁骨头,那是战火淬炼出来的”。
“守卫自己的家园,义不容辞!”:郄顺祥和哥哥曾是“炮楼下的民兵”,在日军眼皮底下秘密为游击队守卫物资。目睹隔壁村民兵一家被害后,他毅然加入游击队,多次干扰和偷袭日军炮楼。
抗战老兵们用青春和热血,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。这些精神财富至今仍闪耀着光芒:
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:面对民族存亡,无数像张玉和一样的普通人,抱定“一定要把鬼子赶出中国”的信念,毅然投身抗战。
视死如归、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:如刘德山所言:“国家兴旺,匹夫有责,宁死也不做汉奸。”
不畏强暴、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:战士们常喊着“坚决抗战到底,不怕流血牺牲”,以及“号角吹起来,就要向前冲锋”的口号与敌人搏杀。
百折不挠、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:正是凭借这种信念,中华民族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。
伟大的抗战精神,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,建立在老兵们当年的牺牲和奉献之上。铭记和致敬,是我们所能给予的最基本的回报。
老兵不死,气概长存!
发布于:辽宁省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