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增瑞配资排名第一
2025年高考语文1卷作文带了个坏头儿
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出炉之后,各地专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予以解读,总体来看,民间否定得多,官方肯定者众。民间大多认为作文材料生疏,学生不好理解,而官方大多认为材料可从多角度理解,可写的空间并不狭窄。
诚然,不从全体学生的角度看作文,2025年高考1卷作文,也确实并无不妥,而且确实具有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引领的作用。但问题是,因为高考具有教学指挥棒的作用,因此,出题就应该顾及到方方面面,尽可能减少对教学第一线产生的负面作用。
有一句汉乐府民歌:“城中好高髻,四方高一尺。”这句话出自汉代乐府诗《城中谣》,意思是:城里的人喜欢梳高高的发髻,于是周围的人纷纷效仿,把头发也梳得跟城中人一样高,甚至还要更高(达到一尺)。既然高考作文可以不考虑学生的理解力,那么下面当然也会跟而从之。刚刚看到一份2025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,下面把作文抄录如下:
展开剩余52%23.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)
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
————《劝学》
君子使物,不为物使。
————《管子》
物物而不物于物。
————《庄子》
以上含有“物”字的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?请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该作文前两个材料一个来自教材,一个来自课外,但并不难理解,构成很好的思辨性话题。但是第三个材料就有些费解,《庄子》的文章因为时代久远,本来就不好理解,但但抽出一句话那就更不知所云了,何况面对的还是刚刚二年级的学生?
不难看出,这个作文题的出题方式和风格和今年的高考1卷作文非常相似,三个材料,其理解难度也逐层升高,没有解释和说明,理不理解,只有出题人说了算。
其实,如果是以前,除了教材上的那句话,其它两个材料一般会给与说明和解释,但是现在有高考试题做榜样,那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了。如果这个出题的风气蔓延配资排名第一,一定会有更多的难以理解的作文素材出现,这对于高中作文教学和考试并不是一个正面的引导。
发布于:河南省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